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被后人尊称为“卧龙”。这个外号来源于他隐居南阳卧龙岗时,自比为“卧龙先生”,寓意着他在沉默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一旦有机会展现,便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此外,诸葛亮还被称为“伏龙”,这两个字都象征着潜藏的龙,预示着他在未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除了“卧龙”和“伏龙”,诸葛亮还有其他一些外号,如“武侯”和“武乡侯”。其中,“武侯”是因为他被蜀汉朝廷封为武乡侯,而“武乡侯”则是他在世时获得的封号。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还被称为“布衣神相”和“智圣”,这些称号都体现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和超凡智慧。
然而,也有资料提到诸葛亮有一个不太雅的外号——“诸葛村夫”。这个外号可能源于他早期隐居生活以及在民间的影响力。尽管这个外号不如其他称号那样光彩照人,但它确实反映了诸葛亮与基层民众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在民间的深厚声望。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外号主要有“卧龙”、“伏龙”、“武侯”和“武乡侯”等,这些外号都体现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他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和深厚声望。